光子晶體是指具有光子帶隙(PhotonicBand-Gap,簡稱為PBG)特性的人造周期性電介質結構,即頻率落在光子帶隙內的電磁波是禁止傳播的,這種結構有時也稱為PBG光子晶體結構,這種新型人工材料即為光子晶體材料。
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是在1987年由S.John和E.Yablonovitch分別獨立提出,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質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結構。光子晶體即光子禁帶材料,從材料結構上看,光子晶體是一類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制造的晶體。與半導體晶格對電子波函數的調制相類似,光子帶隙材料能夠調制具有相應波長的電磁波---當電磁波在光子帶隙材料中傳播時,由于存在布拉格散射而受到調制,電磁波能量形成能帶結構。能帶與能帶之間出現帶隙,即光子帶隙。所具能量處在光子帶隙內的光子,不能進入該晶體。光子晶體和半導體在基本模型和研究思路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原則上人們可以通過設計和制造光子晶體及其器件,達到控制光子運動的目的。光子晶體(又稱光子禁帶材料)的出現,使人們操縱和控制光子的夢想成為可能。

簡單地說,光子晶體具有波長選擇的功能,可以有選擇地使某個波段的光通過而阻止其它波長的光通過其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蝴蝶翅膀的顏色在很大程度上與光子晶體有關[1]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蝴蝶翅膀是無色的 。
按照光子晶體的光子禁帶在空間中所存在的維數,可以將其分為一維光子晶體、二維光子晶體和三維光子晶體,如下圖所示:
